都是直接看每天的推薦文去買
♨️ 新鮮出爐
-
-
-
美股期指盤前表現 (台北時間下午 4 點 46 分):
道瓊指數:上漲 256 點,漲幅 0.77% 至 33541。
那斯達克 100 指數:上漲 102,漲幅 0.93% 至 11124.25。
標普 500 指數:上漲 33.75,漲幅 0.87% 至 3894.75。美股盤前重點
特斯拉 2022 Q4 季度交付輛超預期,但不及市場預期:昨日特斯拉公布第四季度電動汽車產量和交付輛,第四季度總產量達 43 萬 9,701 輛,但由於物流瓶頸仍在,因此第四季度交車輛短少 3 萬 4 千輛達 40 萬 5,278 輛,優於去年同期的 30 萬 8,600 輛,但遠低於分析師預估的 43 萬 1,000 輛。特斯拉 2022 全年總共交付 131 萬輛,年增長 40%,遠低於年初設定的 50% 目標。總生產量達 137 萬輛,年增長 47%。在 2022 年底仍有 3.4 萬輛在途運輸的汽車比前一季的 2 萬輛增長。對此,特斯拉表示,在繼續向更加均衡的地區化生產模式過渡,導致季度末在徒車輛進一步增加。此外,特斯拉宣布計畫在 3 月 1 日舉辦「投資者日」(Investor Day),並將在德州超級工廠 (Gigafactory) 現場直播,屆時將討論擴張和資本配置的長期規劃,此外也暗示,在當天將展示第三代 (generation 3) 平台。
-
-
2023 年經濟格局將如何發展?
過去一年多大家最關心的議題就是通膨,而通膨的表現影響了美國聯準會(Fed)的政策動向,政策的鬆緊程度又與經濟成長密切相關,未來經濟格局究竟會如何發展呢?本次高峰會請來台灣經濟研究院董事長吳中書來替投資人解答。目前全球經濟持續疲軟,根據 IHS Markit,2023 年全球經濟成長將維持在 2% 以下,吳中書表示,2011 年~2021 年全球平均經濟成長率為 2.65%,因此可以發現未來經濟動能是非常疲弱的。
2023 年即便經濟復甦,力道也不會太大,因為仍有許多不確定因素,像是俄烏戰爭、能源不足、疫情不確定性等都可能推升通膨,雖然相對地也有抑制通膨的因素,例如需求趨緩、供應鏈改善、貨幣政策緊縮等,但通膨仍在高水位的情況下,緊縮政策將持續抑制經濟表現。
未來不確定性高,投資人應嚴格控管風險
另外,吳中書提出停滯性通膨的可能性,包括美國在內的許多國家,根據 IHS Markit 預估,2023 年都呈現高通膨、負成長的趨勢,再加上許多國家於疫情期間大量採取寬鬆政策,在貨幣方面,經濟正因緊縮而趨緩,財政方面現階段雖能提供經濟支撐,但各國債務占 GDP 比重早已超過 100%,推升違約風險,要避開國際債信不佳和高風險國家。最後,吳中書提醒,因為 2023 年的經濟成長有限,即便是有前瞻性的產業,競爭也將非常激烈,投資人須嚴格控管風險,以應對多變的資本市場。
-
-
▌《平均地權條例》是什麼?
政府為了強化土地及房屋價格不被有心人士哄抬炒作,修正《平均地權條例》這項土地法中的特別法,藉此穩定台灣房市價格狀況。
這項條例的前身是在1954年訂定的《實施都市平均地權條例》,主要是避免有心人透過炒作土地投機或壟斷的狀況,但是這項條例涵蓋範圍只在都市土地,導致其他名目的土地變成有心人士牟取暴利的媒介。
因此在1977年,政府加大平均地權實施範圍,修正為《平均地權條例》,且全台灣不分地區全面實施平均地權。▌《平均地權條例》修正草案五大重點
一、換約轉售有門檻
在平均地權條例的規範下,想再轉讓預售屋或新建成屋就沒這麼簡單了。除非是轉讓給「夫妻」、「直系親屬」、「二等親以內的兄弟姐妹」或內政部公告的特殊情形,如:在買房簽約後受到強制執行、重病需要長期療養、非自願失業或重大變故導致無力繳款負擔貸款費用等情況,報請縣政府後,就不在此規範內。
同時,建商也不可以同意或協助契約轉讓或轉售,只要被發現違規,根據最新的草案內容,可以按互動處罰50萬到300萬元不等罰鍰。總而言之,未來要計畫要購入預售屋或新建成屋的朋友,讓與只能在親屬間進行,不可出售給第三人,等於是加大火力遏止轉單行為。
二、重罰炒作行為
這樣的狀況通常會出現在透過內部關係互相買賣,製造一種成交量很大,房價不斷往上揚的狀況。假設有發現有意圖散播會影響房價的不實資訊、在預售中心營造建案熱銷的假象、或是利用違規銷售(轉讓紅單)影響房市交易甚至有壟斷轉售牟利的情況,同樣也是一戶一罰,按照戶數處罰100萬到5000萬元,而且政府限期沒有改善,是可以連續處罰,直到你改正為止。三、建立檢舉獎金制度
如果民眾發現不動產銷售買賣或申報實價登錄有違規行為(不實或AB約墊高價格),是可以將證據送到縣市政府檢舉,一但被發現是確有此事,政府單位會從收到的罰鍰中提撥一定比率的金額,當作檢舉獎金。四、新增管制私法人購屋
除了預售屋換約有門檻,在私法人購買住宅上也有新的條件。私法人在購買住宅時,要經過中央主管機關許可外,同時有限制在取得房屋後的5年內,『不可以』辦移轉、讓與或預告登記。
但如果私法人是透過《銀行法》、《企業併購法》、《財團法人法》、抵押等規定取得不動產,或是都更危老分得的住宅,都不用依照平均地權條例經過許可。特別提醒大家,在房地合一稅2.0版實行後,用法人名義購買住宅的方式已經越來越少,另外,修正草案內並沒有將公司行號購買廠房、工業地、辦公室等項目列入管制範圍內,但是由於目前只是草案初審通過,不難保後續有異動,實際狀況還是依照立法院修法為準。
五、預售屋解約要登錄
針對預售屋還有最後一項規定,假設在預售期間,不想買了想向建商提出解約程序,建商要在30日內申報並登錄資訊,登錄價格不實同樣也會按照戶棟處3萬到15萬元罰鍰。政府單位考量到,很有可能會有透過解約方式,變成轉讓給第三人,訂立申報實價登錄制度,讓預售屋交易市場更加透明。
-
-
昨晚因為美股跌近2%,恒指ADR預視今日低開300點,奇蹟就來了alt text
今日恒指低開296點後,隨即"買盤"湧現,開市後半個鐘頭後迅速由跌轉升過,但我看一看,這時亞洲其他股市如韓股、台股、日股跌幅也近2%,美股期貨在亞洲交易時沒有什麼變動,為何港股唯獨走上升之路?我再看一看牛熊街貨圖
問題就出自這樣,最新發行商所賣出的恒指牛熊街貨,熊證佔55%,牛證佔45%,即代表散戶買恒指跌的比例多過恒指買升。今日開市時恒指報19382,這時大戶若果選擇劏牛證,距離牛證重貨區即圖中18500-18599,大戶要推低恒指所需成本是約900點,反之,熊證密集重貨區為19800-19899或以上,大戶推高恒指所需成本是約500點就輕易把熊證重貨區殺掉。迅速由跌轉升原因,真的不能令人不相信是衍生工具作怪,一來只要大部份人買升,大戶便推高股市殺好倉,相反,大部份人買跌,大戶便不停推高股市殺淡倉,若果股市真的大跌,那麼大戶不就賠錢給大部份人,大戶當然不會就範,所以唯有強行把股指一開市迅速拉升。
二來假期原因,成交低落,令大戶只需少注成本,便輕易將港股舞高弄低。但看幾個月前,恒指破十年新低時,現時不就是與那時剛剛相反?那時大部份買牛證博反彈,日日加牛,加足幾個月,結果大戶殺足幾個月,股市上演日跌夜跌。
真的感慨,港股為何變成一個沒有投資價值,只剩下任由莊家舞高弄低的賭場?大家有什麼看法?
-
有沒有興趣一起分享自己的實戰一起交流?
example: https://imgur.com/a/RXfn41V
當然大家也可以按照自己的方式分享 -
-
-
-
-
-
-
🔥熱爆排行
-
-
-
-
昨晚因為美股跌近2%,恒指ADR預視今日低開300點,奇蹟就來了alt text
今日恒指低開296點後,隨即"買盤"湧現,開市後半個鐘頭後迅速由跌轉升過,但我看一看,這時亞洲其他股市如韓股、台股、日股跌幅也近2%,美股期貨在亞洲交易時沒有什麼變動,為何港股唯獨走上升之路?我再看一看牛熊街貨圖
問題就出自這樣,最新發行商所賣出的恒指牛熊街貨,熊證佔55%,牛證佔45%,即代表散戶買恒指跌的比例多過恒指買升。今日開市時恒指報19382,這時大戶若果選擇劏牛證,距離牛證重貨區即圖中18500-18599,大戶要推低恒指所需成本是約900點,反之,熊證密集重貨區為19800-19899或以上,大戶推高恒指所需成本是約500點就輕易把熊證重貨區殺掉。迅速由跌轉升原因,真的不能令人不相信是衍生工具作怪,一來只要大部份人買升,大戶便推高股市殺好倉,相反,大部份人買跌,大戶便不停推高股市殺淡倉,若果股市真的大跌,那麼大戶不就賠錢給大部份人,大戶當然不會就範,所以唯有強行把股指一開市迅速拉升。
二來假期原因,成交低落,令大戶只需少注成本,便輕易將港股舞高弄低。但看幾個月前,恒指破十年新低時,現時不就是與那時剛剛相反?那時大部份買牛證博反彈,日日加牛,加足幾個月,結果大戶殺足幾個月,股市上演日跌夜跌。
真的感慨,港股為何變成一個沒有投資價值,只剩下任由莊家舞高弄低的賭場?大家有什麼看法?
-
有沒有興趣一起分享自己的實戰一起交流?
example: https://imgur.com/a/RXfn41V
當然大家也可以按照自己的方式分享 -
-
-
-
-
-
-
-
-
美股期指盤前表現 (台北時間下午 4 點 46 分):
道瓊指數:上漲 256 點,漲幅 0.77% 至 33541。
那斯達克 100 指數:上漲 102,漲幅 0.93% 至 11124.25。
標普 500 指數:上漲 33.75,漲幅 0.87% 至 3894.75。美股盤前重點
特斯拉 2022 Q4 季度交付輛超預期,但不及市場預期:昨日特斯拉公布第四季度電動汽車產量和交付輛,第四季度總產量達 43 萬 9,701 輛,但由於物流瓶頸仍在,因此第四季度交車輛短少 3 萬 4 千輛達 40 萬 5,278 輛,優於去年同期的 30 萬 8,600 輛,但遠低於分析師預估的 43 萬 1,000 輛。特斯拉 2022 全年總共交付 131 萬輛,年增長 40%,遠低於年初設定的 50% 目標。總生產量達 137 萬輛,年增長 47%。在 2022 年底仍有 3.4 萬輛在途運輸的汽車比前一季的 2 萬輛增長。對此,特斯拉表示,在繼續向更加均衡的地區化生產模式過渡,導致季度末在徒車輛進一步增加。此外,特斯拉宣布計畫在 3 月 1 日舉辦「投資者日」(Investor Day),並將在德州超級工廠 (Gigafactory) 現場直播,屆時將討論擴張和資本配置的長期規劃,此外也暗示,在當天將展示第三代 (generation 3) 平台。
-
-
▌《平均地權條例》是什麼?
政府為了強化土地及房屋價格不被有心人士哄抬炒作,修正《平均地權條例》這項土地法中的特別法,藉此穩定台灣房市價格狀況。
這項條例的前身是在1954年訂定的《實施都市平均地權條例》,主要是避免有心人透過炒作土地投機或壟斷的狀況,但是這項條例涵蓋範圍只在都市土地,導致其他名目的土地變成有心人士牟取暴利的媒介。
因此在1977年,政府加大平均地權實施範圍,修正為《平均地權條例》,且全台灣不分地區全面實施平均地權。▌《平均地權條例》修正草案五大重點
一、換約轉售有門檻
在平均地權條例的規範下,想再轉讓預售屋或新建成屋就沒這麼簡單了。除非是轉讓給「夫妻」、「直系親屬」、「二等親以內的兄弟姐妹」或內政部公告的特殊情形,如:在買房簽約後受到強制執行、重病需要長期療養、非自願失業或重大變故導致無力繳款負擔貸款費用等情況,報請縣政府後,就不在此規範內。
同時,建商也不可以同意或協助契約轉讓或轉售,只要被發現違規,根據最新的草案內容,可以按互動處罰50萬到300萬元不等罰鍰。總而言之,未來要計畫要購入預售屋或新建成屋的朋友,讓與只能在親屬間進行,不可出售給第三人,等於是加大火力遏止轉單行為。
二、重罰炒作行為
這樣的狀況通常會出現在透過內部關係互相買賣,製造一種成交量很大,房價不斷往上揚的狀況。假設有發現有意圖散播會影響房價的不實資訊、在預售中心營造建案熱銷的假象、或是利用違規銷售(轉讓紅單)影響房市交易甚至有壟斷轉售牟利的情況,同樣也是一戶一罰,按照戶數處罰100萬到5000萬元,而且政府限期沒有改善,是可以連續處罰,直到你改正為止。三、建立檢舉獎金制度
如果民眾發現不動產銷售買賣或申報實價登錄有違規行為(不實或AB約墊高價格),是可以將證據送到縣市政府檢舉,一但被發現是確有此事,政府單位會從收到的罰鍰中提撥一定比率的金額,當作檢舉獎金。四、新增管制私法人購屋
除了預售屋換約有門檻,在私法人購買住宅上也有新的條件。私法人在購買住宅時,要經過中央主管機關許可外,同時有限制在取得房屋後的5年內,『不可以』辦移轉、讓與或預告登記。
但如果私法人是透過《銀行法》、《企業併購法》、《財團法人法》、抵押等規定取得不動產,或是都更危老分得的住宅,都不用依照平均地權條例經過許可。特別提醒大家,在房地合一稅2.0版實行後,用法人名義購買住宅的方式已經越來越少,另外,修正草案內並沒有將公司行號購買廠房、工業地、辦公室等項目列入管制範圍內,但是由於目前只是草案初審通過,不難保後續有異動,實際狀況還是依照立法院修法為準。
五、預售屋解約要登錄
針對預售屋還有最後一項規定,假設在預售期間,不想買了想向建商提出解約程序,建商要在30日內申報並登錄資訊,登錄價格不實同樣也會按照戶棟處3萬到15萬元罰鍰。政府單位考量到,很有可能會有透過解約方式,變成轉讓給第三人,訂立申報實價登錄制度,讓預售屋交易市場更加透明。
-
2023 年經濟格局將如何發展?
過去一年多大家最關心的議題就是通膨,而通膨的表現影響了美國聯準會(Fed)的政策動向,政策的鬆緊程度又與經濟成長密切相關,未來經濟格局究竟會如何發展呢?本次高峰會請來台灣經濟研究院董事長吳中書來替投資人解答。目前全球經濟持續疲軟,根據 IHS Markit,2023 年全球經濟成長將維持在 2% 以下,吳中書表示,2011 年~2021 年全球平均經濟成長率為 2.65%,因此可以發現未來經濟動能是非常疲弱的。
2023 年即便經濟復甦,力道也不會太大,因為仍有許多不確定因素,像是俄烏戰爭、能源不足、疫情不確定性等都可能推升通膨,雖然相對地也有抑制通膨的因素,例如需求趨緩、供應鏈改善、貨幣政策緊縮等,但通膨仍在高水位的情況下,緊縮政策將持續抑制經濟表現。
未來不確定性高,投資人應嚴格控管風險
另外,吳中書提出停滯性通膨的可能性,包括美國在內的許多國家,根據 IHS Markit 預估,2023 年都呈現高通膨、負成長的趨勢,再加上許多國家於疫情期間大量採取寬鬆政策,在貨幣方面,經濟正因緊縮而趨緩,財政方面現階段雖能提供經濟支撐,但各國債務占 GDP 比重早已超過 100%,推升違約風險,要避開國際債信不佳和高風險國家。最後,吳中書提醒,因為 2023 年的經濟成長有限,即便是有前瞻性的產業,競爭也將非常激烈,投資人須嚴格控管風險,以應對多變的資本市場。
-
中國與香港恢復通關後香港反地產起飛
財經台 • • 潘先 -
學生買股該從哪個入手
財經台 • • 只是想睡覺 -
特斯拉拆股後還會繼續衝嗎
財經台 • • 老人 -
學生該如何創造被動收入?求推薦
財經台 • • Danty -
一個月四萬有什麼穩定的投資嗎?
財經台 • • 沉默X柏谚 -
銀行開戶的話推薦哪一間銀行?
財經台 • • 駱駝謙 -
有人能分享永和豆漿到底靠什麼賺錢!
財經台 • • 庫洛洛 -
大家有投資00878嗎 歡迎討論
財經台 • • EDCC -
大家都用哪家的網路銀行?
財經台 • • barry017 -
有人投資虛擬貨幣快吃土的嗎?
財經台 • • 志豪 -
標的:8996 高力
財經台 • • 凱特喵喵 -
(討論)為什麼會有人想領配息
財經台 • • 直接懷念 -
看多 9910 投信外資都有買
財經台 • • 凱特喵喵 -
選舉後的經濟會好轉嗎
財經台 • • KG21 -
<討論>求幫健檢選股(台股)
財經台 • • 李彥志